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研究成果

(1)基本查明全国主要农耕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状况

基本查明全国主要农耕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状况。全国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累计获得土壤分析数据4000余万条,开展全国土壤养分及环境状况的综合评价,组织编写《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对全国主要农耕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总体状况提出基本认识和重大判断。

(2)构建了国家及重点区域级土地质量监测网络

构建国家级、重点地区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技术体系。构建了国家级的“中国土壤环境质量地球化学监控网络”,为掌握我国土壤环境地球化学总体状况及动态变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建立了五大重点区域二级土地地球化学监测网络,为准确掌握全国重点农耕区土地地球化学动态变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3)制定系列行业标准,形成全链条方法技术标准体系

制定系列行业标准,形成了完善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监测-分析-评价-认定-信息化”全链条方法技术体系,指导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技术标准体系,先后制定颁布实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DZ/T 0258-2014)、《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89-2015)等多项行业(局)技术标准。引领带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精心实施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累计完成调查面积近270万平方千米。

(4)制定发布《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

支撑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发布,示范引领全国富硒土地开发。2020年5月,联合中国地质学会向全行业正式印发了《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开展天然富硒土地申报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指导全国19省区48县50处天然富硒地块开展申报,其中30处、50余万亩通过首批认定。示范引领全国富硒土地开发,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访问次数 : 
1001814452911